News center
【概要描述】一、定义碟形弹簧简称碟簧,犹如一只无底的金属盘子,可以承受轴向载荷,常用金属钢带、钢板或锻坯加工而成的弹性元件。二、碟簧特点1)在负荷作用方向上尺寸较小,且能在很小变形时承受很大负荷,轴向的空间紧凑,具有较大变形能。2)具有变刚度特性,根据不同的h0/t,可得到近似直线,渐减型、渐增型、零刚度乃至负刚度的特性。3)组合自由、方便,可以标准化生产,使用、维修、管理方便。三、 结构形式普通碟簧根据支承
【概要描述】一、定义碟形弹簧简称碟簧,犹如一只无底的金属盘子,可以承受轴向载荷,常用金属钢带、钢板或锻坯加工而成的弹性元件。二、碟簧特点1)在负荷作用方向上尺寸较小,且能在很小变形时承受很大负荷,轴向的空间紧凑,具有较大变形能。2)具有变刚度特性,根据不同的h0/t,可得到近似直线,渐减型、渐增型、零刚度乃至负刚度的特性。3)组合自由、方便,可以标准化生产,使用、维修、管理方便。三、 结构形式普通碟簧根据支承
一、定义
碟形弹簧简称碟簧,犹如一只无底的金属盘子,可以承受轴向载荷,常用金属钢带、钢板或锻坯加工而成的弹性元件。
二、碟簧特点
1)在负荷作用方向上尺寸较小,且能在很小变形时承受很大负荷,轴向的空间紧凑,具有较大变形能。
2)具有变刚度特性,根据不同的h0/t,可得到近似直线,渐减型、渐增型、零刚度乃至负刚度的特性。
3)组合自由、方便,可以标准化生产,使用、维修、管理方便。
三、 结构形式
普通碟簧根据支承结构分为无支承面及有支承面两种,如图
四、碟形弹簧的主要参数及力学性能:
D—外径;d—内径;t—厚度;H0—自由高度;
h0=H0–t—内锥高度,单位均为mm。
H12(13)—基轴制允许偏差12(13)分别代表级别;
h12(13)—基孔制允许偏差12(13)分别代表级别;
A系列指h0/t≈0.4,D/t≈18,共29个规格
B系列指h0/t≈0.75,D/t≈28,共29个规格
C系列指h0/t≈1.3,D/t≈40,共29个规格
应力、力学特性及其它一些知识
形象地说,应力就是物体抵抗外力在内部产生的力,应力有拉应力、压应力、剪切应力、弯曲应力、屈服应力、扭转应力等等。碟形弹簧应力用σⅠ、σⅡ、σⅢ、σⅣ、σOM、来标注。详见下图:
σOM是碟簧中心层中心点往上表面OM处的应力,设计碟簧时,
σOM≤1400~1600MPa。
σⅠ是碟簧内径上周的应力,设计时≤3000MPa。
σⅡ是碟簧内径下周的应力,σⅢ是碟簧外径下周的应力,对于受动载的碟簧,它们的值分别不宜>1300、1250、1200MPa。
σⅣ是外径上表面的应力,一般不会使碟簧产生失效。
MPa是压强应力的符号,就是N/mm2的符号。
五、碟簧的技术要求
1.材料在GB/T1972-2005标准中推荐使用60Si2MnA或50CrVA材料,也可以选用不锈钢、耐热钢或其他铜合金、钛合金、镍基、钴基合金等。
2.尺寸与形位的极限偏差:
我国标准将碟簧的尺寸、负荷精度分为一级和二级精度。尺寸包括直径(内、外径)、厚度、自由高度。
3.形位极限偏差:我国标准没有,但德国DIN2093有要求,如同心度,D≤50为2.1T11;D〉50时,为2.1T12。国标只有表面粗糙度,这些具体数据都在GB/T1972-2005中载明。
4.表面处理、热处理、强压处理都有明确要求。表面不论是氧化、磷化都不允许有对使用有害的毛刺、裂纹和伤痕缺陷。需淬、回火处理的,淬火次数不得超过两次,硬度在42HRC~52HRC中间,单边脱碳层深度对1类碟簧不应超过其厚度的5%,2、3类碟簧不应超过其厚度的3%(最大不超过0.15mm).
5.强压处理是必须的工序。处理方法是用≮2Ff=0.75h0的负荷压缩弹簧,持续时间≮12h,或短时压缩,压缩次数≮5次。
6.特殊表面防腐处理以及强化处理特殊技术要求(如疲劳、松弛、蠕变等)均由双方协议规定,不作为国家标准硬性规定。
六、根据国家标准要求,碟簧制造工艺及其厚度分为三组:
组别 | t mm | 有支承面并进行厚度减薄 |
1 | 0.2≤t≤1.25 | 无 |
2 | 1.25≤t≤6.0 | 无 |
3 | 6.0<t≤14.0 | 有 |
第Ⅰ组生产工艺流程是:冲坯→热处理→强压→表面处理→终检→包装
第Ⅱ组生产工艺流程是:冲坯→机加工内外径→热处理→强压→表面处理→终检→包装
第Ⅲ组生产工艺流程是:冲坯→全加工(外径、内径、平面)→热处理→强压→表面处理→终检→包装
每道工序都有过程检验。终检时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或工艺文件进行全面试检。
六、碟形弹簧负荷及刚度曲线
碟形弹簧与普通圆柱螺旋弹簧不同,一般不能使变形和负荷成虎克定律,P-f不是一根直线。碟形弹簧P-f曲线是根据ho/t来决定的。标准碟簧A系列ho/t=0.4,近似一根直线,B系列ho/t=0.75为一渐减性曲线,C系列碟簧ho/t=1.3,如果ho/t>1.3,此时的碟形弹簧受力状态就不稳定了,在强压和测力时会翻边,测力曲线会发生突变。ho/t再增大,还会产生零刚度和负刚度曲线,具体见图(2)
图2图3
为什么国家标准规定的P值一定要在Pf=0.75ho检查呢?其原因主要是标准推荐的计算公式和实际测定值是有差别的,如图(3)所示,只有在Pf=0.6ho~Pf=0.8ho之间比较吻合。f<0.6ho时,实测值小于理论偏值,f>0.8ho实测值大于理论值,加之对交变负荷作用的f不宜>0.75ho以上,所以认定为Pf=0.75ho为宜。
组合检查时要用专用压具,其导向件单边间隙要符合表(2)的规定。导向件导向表面的硬度最低不小于55HRC,导向件表面粗糙度Ra<3.2μm。
表2
d或D | 间隙 | d或D | 间隙 |
~16 | 0.2 | >31.5~50 | 0.6 |
>16~20 | 0.3 | >50~80 | 0.8 |
>20~26 | 0.4 | >80~140 | 1 |
>26~31.5 | 0.5 | >140~250 | 1.6 |
七、碟形弹簧的检查
碟簧的几何尺寸、特性、疲劳试验应在永久变形检验后进行。
1)几何尺寸
1.1厚度
碟簧的厚度用千分尺在碟簧中心处沿圆周测量至少3点,取最大值。
1.2直径
碟簧的直径用分度值小于0.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,圆周范围内至少测量3点,外径取最大值,内径取最小值。
1.3自由高度
碟簧的自由高度在二级精度平台上,用分度值小于0.02mm的游标深度尺测量。圆周范围内至少测量3点,取最大值。
2)特性
2.1负荷
2.1.1单片碟簧
单片碟簧的负荷在精度不低于1%的试验机上进行,测量加载到Ho—0.75h。时的负荷或Ho—0.75h0·i(i≤10片,对合组合)时的负荷,试验时要用润滑剂,两端的压板硬度必须在52HRC以上,表面粗糙度Ra<1.6μm。
2.1.2组合碟簧
组合碟簧的负荷在精度不低于1%的试验机上进行,测量加载和卸载到H0一0.75ho·i(即指定高度)时的负荷。试验时要用润滑剂,两端的压板硬度必须在52HRC以上,表面粗糙度Ra<1.6μm;导向件应符合国标中的要求。组合碟簧的试验要求由供需双方协议规定。
2.2永久变形
碟簧的永久变形在试验机上用两倍的/f≈0.75h。时的负荷将成品碟簧压缩3次,测量第2次和第3次压缩后的自由高度,其差值即为永久变形量。永久变形检验后碟簧的自由高度应符合国标规定限偏差范围内。
2.3硬度
碟簧硬度按GB/T230.1或GB/T4340.1的规定,厚度<1mm,在维氏(或表面洛氏)硬度计上进行;厚度≥1mm,在洛氏硬度计上进行。试验压痕应在碟簧上表面的中心处。每件打4点,第1点不考核,取后3点的平均值。
2.4脱碳检验
碟簧脱碳层深度按GB/T224的规定进行。
3)表面质量
碟簧的表面质量用10倍放大镜,目测检查。
4)表面粗糙度
碟簧的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比较样块检验。
5)防腐
碟簧表面防腐按选定防腐方法的相关规定检验。
6)疲劳试验
6.1单片碟簧
单片碟簧在疲劳试验机上用等幅正弦波负荷进行试验。试验可以单片进行,也可以由小于或等于10片的样本对合成一组进行。试验前必须加预压,其单片变形量f0=(0.15~0.2)H0。
锐尔立弹性技术有限公司由碟形弹簧GB/T1972国家标准编写者创立专注于碟形弹簧,膜片弹簧、不锈钢碟簧、耐高低温碟形弹簧的研发与制造。拥有从原材料到专用设备及产品制造完整生产链。应用于汽车行业、航空航天、电梯制动、机床主轴、轨道交通、阀门、电力开关、石油钻井、船舶制造、风力制动、芯片IGBT、电机等行业。锐尔立已服务3000多家工业企业,始终坚持给每一个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!